close

常聽人家說社子島,可是由地圖上發現它並不是一個四面環河的島

,那這個地名是從何得來呢?其實它是最原始的狀態曾經是一個

不與內陸連接的島,但經歷過一些天然災害,影響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

,當時的政府決定投入一些改造計畫,才變為現今地圖上看到的樣貌,以下

將會一一來介紹它過去的樣貌與由來。

 社子島:

#1社子島(社仔)舊地圖

社子島舊地圖    

民國50年代時的社子島就像圖片#1所顯示的那樣,被基隆河與淡水河環繞

,當時的居民要離島必須走吊橋或是搭船才能渡河,社子島早期的居民都是以

河岸為生,水上的交通是很重要的,所以在社子島底端,也就是下面介紹的三個點設置碼頭,

此區域當時稱為三腳渡。

[延平北路五段]:就是現在的葫蘆堵:因為社子島地型像是葫蘆型的島,

古稱葫蘆島,後來因外來居民進入而逐漸改名為葫蘆堵。

[台北市大同區]:這區域為現今大龍峒,古時候曾經是

凱達格蘭族(舊稱:平埔族)-巴浪泵(ㄅㄥˋ)社的所在地,巴浪泵又稱大浪泵

後來又改稱大隆同,一直到今日定名為大龍峒(ㄊㄨㄥˊ,也有人唸ㄉㄨㄥˋ)

,另外大家可以注意到常聽到老一輩的人以台語發音都會採大浪泵為台語讀音。

[劍潭]剛剛提到的吊橋,稱為士林吊橋,就在劍潭這附近,

是連接社子與士林,專門給人與自行車通行的橋梁,後來經歷風災後就隨即拆除

,而現今的劍潭捷運站外型就是採以士林吊橋的外型所設計的。

陽明山管理局(1949-1974):

相信很少人會聽過陽明山管理局(舊稱草山管理局),當時的士林(包含社子)與北投是隸屬於台北縣管轄

,舊稱士林鎮與北投鎮,1949年起脫離台北縣,納入陽明山管理局管轄,當時出生的市民身分證是Y開頭

,直到1974年起陽明山管理局去除行政權只負責管理陽明山風景區等,士林與北投後來歸復台北市管轄

,正式成為台北市士林區與台北市北投區。

 葛樂禮颱風:

很不幸的,社子島這塊生態豐富,土地肥沃的地方,在1963年9月10-12日受到強颱葛樂禮的侵襲,

社子地區淹水最為慘重,主要是因為社子地區地勢較低又被基隆河與淡水河暴漲所影響,當時的防洪設備

並不完善,大量河水灌入,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

#2葛樂禮新聞報導1963/09/10-11(桃園石門水庫)

當時社子是以北部的蔬菜供應區著稱,經歷風災後,損失慘重,才驚覺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

,當時政府提出基隆河改道計劃,將過於彎曲的片段用土填平,另開一條直線的河道,

這也就是當時的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至今為止基隆河共有兩次截彎取直工程,第二次則是

在台北市的內湖區,但是第二次工程完工後,反而造成河水逆流而上,影響汐止五堵等地

,所以近年來政府又做了一些補強工程,建設員山子分洪道,疏通水患。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社子士林段):

葛樂禮颱風過境約一年後1964年6月,當時省水利局提出"淡水河防洪治本計劃書"(基隆河為淡水河的支流)

,提到將實施第一次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預計將士林後港墘彎曲的水道以砂土覆蓋填平,另外從延平北路五段(葫蘆堵)

所在區域中間開闢新河道,工程的順序是先開闢新河道,填平番仔溝,讓社子島

與大龍峒連接(自此社子島就與台北市連接成為一個半島),之後再將基隆河舊河道填平,此河道也就是後來基河路。

#3現今的社子地圖

社子士林區與大同區        

過去歷史簡介:

[社子島]:社子島曾經是凱達格蘭族(平埔族)毛少翁社(麻少翁)的所在地,主要發源地

位於在中正路與延平北路六段交叉口以及社子菜市場(社中街)所屬的區域,此地最初

才是真正稱為社子(社仔)的所在地,直到漢人的移入與開墾,才把整個島稱為社子島。

[番仔溝]:位於延平北路五段與中山高速公路交接處,此河道分隔了與台北市大同區

與社子島,後來截彎取直後填土覆蓋河道,社子島也就與台北市相連,

而此地也曾是毛少翁社所在地。

[延平橋]:連接台北市大同區與社子島所搭建的橋梁,中間的河道即是番仔溝,

而在大同區則有巴浪泵社,與毛少翁社相隔一河道,在此之前都是需要搭船渡河。

[士林中正橋]:在還沒有實施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前,大約在現今陽明高中的位置,

中正路是被基隆河舊河道所穿越,為了連接對岸的中正路,在此曾蓋了一座水泥橋,

提供車輛與機車行駛,直到填土覆蓋舊河道,中正橋就隨即被拆除。

[士林吊橋]:提供社子地區人與自行車橫越基隆河到對岸的士林劍潭所建設的吊橋。

[士林基河路]:此地曾經是基隆河舊河道,1965年實施截彎取直工程,之後拆除中正橋,

拆除士林吊橋,並於1966年3月完工興建百齡橋,一直保存至今,而與百齡橋垂直

的道路(現今的承德路五段),以前稱為百齡三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社子學。士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